2)第57章 四书与五经_知否从蒙童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考房分发考题。

  和府试一样,一共四道题目,分别是一道四书题,一道五经题,两道五言八韵诗。

  唯一的区别,就是题目的顺序换了换,首题由四书题改为了五经题。

  四书五经在后世常常并称在一起,泛指儒家经典,但彼此之间其实区别很大。

  四书,也就是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

  五经,则是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。

  四书易,五经难。

  因而在科考中,四书是必修,五经则是选修,士子只需要精通五经之一即可,选择的那一经就是士子的“本经”。

  本经不同,考题自然也就不同。

  乡试会试时的前五名又称五经魁,就是因为这前五名都是各自经房中的第一名,与治其他四经的第一名比较之后才角逐出最后的名次。

  也就是说,前五名中,必然是治五经者各有其一,不会出现全是治《诗经》或者全是治《春秋》的情况。

  按照科场上重首题的传统,一般都是以四书题为首题,五经题次之,这也就是所谓的“四书取士,五经定等”。

  而这次海象乾把首题换成了五经题,那么就变成五经取士,四书定等了。

  题目一发下来,考房中就是一阵骚动,甚至有几个考生嚎丧般地哭嚎了起来。

  他们之中很多人功底不扎实,为了能够取中,一直苦练四书题,对自己的本经比较疏忽。

  可没想到海象乾居然不按常理出牌,把五经题作为首题,这下这些疏忽本经的考生们可就惨了。

  眼看考场上一阵骚乱,立马就有书吏大喝道:“哪个再敢喧哗,以扰乱考场治罪!”

  考房里这才安静了下来。

  卫辰倒是没有多想,他四书五经都早已纯熟,以哪个作为首题对他来说都是一样。

  卫辰的经师林延本经是《尚书》,卫辰自然也选了《尚书》作为自己的本经,后来拜师庄钧后,才开始兼修其余四经,只不过水平就比《尚书》差远了。

  当然,就《尚书》这一经而言,卫辰还是颇为自信的。

  治《尚书》最大的难点,就是必须通古博学,因为《尚书》里所用的都是上古先秦的典故,还有一大堆拗口的人名。

  所以治《尚书》首先要博学,饱览典籍,而这恰恰是卫辰最擅长的地方。

  发到卫辰手上的首道五经题,题目只有九个字: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。

  这句话出自《尚书•无逸》篇,是周公告诫成王的一句话,大意就是当年周文王俭朴,不贪图享乐,才有了后来周室的兴盛。

  这道题想要破题并不难,难就难在如何写出自己的水平。

  卫辰只是想了片刻,就写下破题:“美服不敢崇,所以重民事也。夫文之所卑者服,而所不敢卑者功也。”

  这破题已经足以让考官眼前一亮,但下面文章的论述,才是真正见功底的地方。

  卫辰也不着急落笔,而是闭起眼睛凝思,打起了腹稿。

  公堂上,坐在上首的海象乾对于提坐堂号的十名考生一目了然,见卫辰迟迟不落笔,不由笑着对一旁的沈度道:“卫案首莫非技穷了?”

  沈度喝了口茶,云淡风轻道:“那少年确有才华,学政莫急,待见了文章便知分晓。”

  海象乾笑了笑,当日看到府试的题名录之时,他就对那篇《完璧归赵论》赞叹不已,心中存了栽培之意。

  但是那篇让卫辰取中府试案首的文章,却让注重义理的海象乾觉得华而不实。

  若是卫辰再拿府试时那等文章来应考,海象乾也不会留情,断然是要罢黜他的。

  这就是科考考生的无奈了。

  从县试到殿试,考官们对于文章好坏的标准各不相同,动不动就会把自己不喜欢的文章一竿子打死。

  考生们除了提前打探好消息,揣摩考官的喜好,剩下的也只能是自求多福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