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02章 淋尖踢斛_战朱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江听完点头。这一趟出门可真是长了不少见识。

  霍惜又把目光移向码头。

  见那些扛夫把粮袋搬上码头,往一个地方堆砌,再由在岸上的监兑官,把粮袋一一打开,往官斛里倒。

  旁边的验粮官,则站一旁检验粮食质量,看有无舞弊现象缺斤少两,或是粮食受潮发霉。

  等验完粮,再由差役,把粮食铲起来,扬起糠皮,再把粮食进行装袋。

  然后再根据不同粮食种类,不同用途由扛夫或板车拉到不同的仓廒存放。

  这就跟农人交粮税时有些许不一样了。

  前朝与本朝都规定,农人交粮税不交金银,只交粮食,而且是自交。自己运税粮到目的地,自己承担费用,及一路的损耗。

  有些县衙想贪墨赋税,于是就有了一个词,叫“淋尖踢斛”。

  就是要求农人把粮倒在斛里,那官斛,是官府用来丈量粮食数量的一个器皿。一斛为十斗,一斗为十升,十斗为一石,一斛即一石。

  往斛里倒粮,要堆出尖来才算一“斛”。

  不仅如此,衙役在征收税粮时,还用脚猛踢斛。这样斛里堆成尖尖的那部分粮食就会掉下来,这部分掉下来的粮食便是“损耗”了。

  这部分损耗,便会光明正大地装入官府的口袋。

  所以这一踢,对于农人来说,若是要交一石粮税的,刚刚好只带了一石来,那么完蛋。铁定是要回去拿粮来补交的,或者交铜板给差役,这才算完事。

  多数农人都知道有这个猫腻,都会多带些损耗粮来,以备小役们盘剥之用。

  而对于衙役来说,这一踢也很有技巧。你不能踢太狠,把斛踢倒了,还要重装。踢少了,又达不到目的,但踢太多,搞不好又激起民怨。

  到时民怨沸腾,压不住也是要完蛋。

  所以这一踢,着实是个技术活。

  这一脚的“风情”,需快准狠,短平快。不少衙役上任前,都是需要练的。

  霍惜也是想看看这别样的一脚,怕被人盘剥,这才没跟着杨福等人上岸。她家装了八十石粮,乖乖,这要是一斛踢一脚,她家要补不少损耗钱!

  但没想到,这淮安码头,监兑官验粮,竟不来一脚了?

  稀奇啊。

  难道因为他们的漕粮是京师运来的?且还是由京师驻军押来的?淮安仓不敢下动作去贪?

  还是说新帝登基,这才几个月时间,不敢有什么大动作?

  这可是新帝登基头一年重启北上征运漕粮,新帝清算旧朝的旧人,那聚宝门外,阴魂都没散尽呢。

  没淋尖踢斛看,霍惜大大舒了口气。不然这一路脚钱没有,还得往里搭损耗,那叫一个冤。

  霍惜怕是要呕出一脸血。

  一个多时辰的功夫,霍家船上八十石粮食就搬空了。霍二淮也拿到了签收完毕的竹条。

  父女二人长长舒了一口气。

  这是出来的第六天了,可算是完事了。

  “爹,咱把船往前划。”

  后面都是等待交兑的粮船,别挡了别人的路。

  “哎。总算完事了。爹提了一路的心可算放下来了。一会你和福儿到岸上好生逛逛,给你娘和念儿也买些好东西,给他们带回去,让他们高兴高兴。”

  “嗯。爹不和我们一起去啊?”

  “爹要看着咱家的船,咱船上可有不少好东西呢。”

  霍二淮说着,把船往前划,寻了个地方停了下来。才拴好,就见杨福兴高彩烈地寻了来。

  “姐夫,惜儿!”

  “这福儿,怎的这般高兴。难道是找到布商收绸布了?”

  霍惜听了精神一振,也朝杨福那边看去。

  有彩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