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3章 难题_文明科学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题是不是有解决思路了?”

  坐在老人下首的能源局大佬有些好奇地提问。

  “思路有,但材料性能达不到。”

  陆毅摇了摇头,接着道:“氘氚聚变,一个氚核和一个氘核聚变产生一个氦核外加一个蕴含14MeV能量的高能中子,并释放出的能量。

  氘氚聚变释放的中子能量太高了,强烈的中子辐照会引起内壁材料脱落乃至崩碎,卷入等离子体中引发重大安全事故。

  除了材料变性变脆,高能中子还会如同吹气球般在材料中撞出一个个空泡,这些空泡会对中子和锂反应产生的氚形成聚集滞留问题,影响到氚的循环回收。

 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,第一内壁的材料就要进行突破,提高材料的抗中子辐照,减少空泡的产生,嬗变产物也要非放射性产物。

  另外因为内壁材料是直面高温等离子体,这对内壁材料的耐热性能,热应力,散热性能等又有了很高的要求。

  如果耐热不好,内壁材料首先就不能承受离散等离子体辐照引起的高温,如果热应力不好,温度一升高材料就会变性。

  如果不能及时散热稳定温度,一则能量积累会引起材料变性,二则增殖包层的锂沸点温度只有1340摄氏度,高温会直接引起锂金属发生汽化。

  这些苛刻的材料性能要求,就是仿星器目前的难题,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满足这些性能指标。”

  陆毅讲解的很仔细,语句通畅清晰的把目前仿星器遇到的问题说了出来,在场的人听的也很认真。

  原本对这些技术细节问题不是太懂的能源局大佬和那位老人,此时心里面对仿星器当前的难题也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。

  “第一内壁的材料问题困扰了我们,当然也困扰了马普实验室。”

  陆毅把屏幕上的示意图放大,说道:“他们这次是采用一个取巧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,,把陶瓷材料加工制作成活动链网结构,然后在仿星器上面开一个口伸进去。

  它就如同一张织布,螺旋环绕等离子体运行轨道的外径,承受等离子体辐照能量绕一圈再出来。

  原本在螺旋石7X仿星器中,他们使用的是一个2毫米陶瓷夹层。

  但这次示范堆所有一切都是重新设计制造,可以事先预留更多空间,所以他们这次采用了两层2毫米陶瓷夹层。

  无机非金属的陶瓷材料的中子穿透性很好,这使得它们不会阻挡中子,从而影响氚的循环回收。

  另外陶瓷材料导热性能差的特性,这原本是陶瓷材料被作为第一内壁材料淘汰掉的因素,但现在却成为它的优点,可以吸收承受更多的热量聚集在它内部,把更多的热量运输出外面。

  通过这一份示意图的设计数据我们大概计算了,经过前面两层陶瓷活动夹层的阻挡和热量带走,可以使第一内壁的工作温度下降到500到600摄氏度之间。”

  “500到600摄氏度?”

  在场的王院士和张教授等几位核聚变专家都不由惊呼出声,他们明白这个温度意味了什么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