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36章:龙兄虎弟_大隋第三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。但是文人掌权必然导致军备废弛,一旦强敌入侵,必然是家国动荡,百姓不安。甚至如宋朝那般,遭受古之未有的耻辱

  真要论个轻重,肯定是文人掌权排挤武将的危害大。毕竟武将掌权的最坏结果顶多是内政废弛、大厦倾覆、帝国湮灭;而文官掌权,往往令本国军备废弛,以己国之利将异族饲养成一头头猛虎,后果是异族入寇、生灵涂炭。

  宋明两朝就是典型的代表,文武完全对立,宋朝的文臣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打压武将,导致武将带兵打仗的时候,要得遵从不懂兵事的“监军”,而明朝武将上阵则要受到太监掣肘,结果就是一次次的惨败,导致中原被游牧民族荼毒和奴役。

  就算到20世纪初,依有一批文人在民族将亡之际和武将对立,宣扬悲观的‘抗战必败论’,甚至还有一些文人在文章中称倭寇屠杀反抗者的枪声“很美妙”,而名将张大将军也被一些不分青红皂白、满嘴放炮的学生生生逼死……

  相对那些败类,大隋儒生其实很有风骨。这个时候的儒家没有文贵武贱的不良之风,许多文人到了战场的时候,杀敌就跟杀鸡一样,诚然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,内斗的起来相当厉害,但外敌入侵的时候,还真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当怂包,不管是之前的名相高颎、名将卫玄、‘邪王’裴矩……还是现在的三大仆射杨恭仁、韦云起、杨善会,身上都有些刀疤、箭创。

  面对朝野气势汹汹、杀气腾腾的各种言论,杨侗没有作出过激回应,毕竟他是一国之君,要考虑的问题更深一些,不能说出兵就出兵,所以接到王伏宝第二封鹰信之后,连忙召集魏征、杜如晦、凌敬、裴行俨、牛进达等随行文武重臣商议,结果不出意外,人人都主张以战刀回应狂妄的吐谷浑、吐蕃。

  被任命为大兴留守的李客师一如其兄李靖,亦是个文武双全的厉害角色,他说道:“慕容孝隽以暴力的方式窃据吐谷浑汗位,急于平息各部不反对声音,急于证明自己比慕容伏允强,便想着以战功立威,想法倒好,只可惜他挑错了对手,自以为有吐蕃帮助就可以藐视天威、不服王化,竟然公然兴兵犯边,简直就是找死。”

  这话一出,立即得好一帮分战分子的响应。

  自从大隋消灭了李密以后,天下似乎回到了南北对峙的书面,不少不知杨侗战略的人以为杨侗稳步推进,先灭五岭之南的冯盎、有四塞之险的益州伪唐才会考虑其他,但是冯盎方面有张镇周和秦琼,伪唐方面有有杨善会、李靖,已经没必要加派兵力,接下来,充当看客的自己恐怕会有很长时间没有作战的机会。这对于一心想谋取军功的人来说,可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
  拔尖者,比如杨恭仁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