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49章:定策_大隋第三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至于那六万吐蕃军,战力不得而知,不过吐蕃军纵横高原多年,亦是百战之师,其战力、士气一定不差。然其鼎盛之时,军队也只有十五万之众,目前除了东西两处战场,还有四万被大相尚囊带往益州,可见朗日赞普已经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人马,只要我们灭其一部,对吐蕃而言,都是伤筋动骨,要是再把入蜀之军歼灭,想必吐蕃内部的反对势力,便会起兵造反。到时候,我们只需采纳‘离间、分化、扶持’之计,吐蕃定如突厥一般,陷入四分五裂的内斗之中。”

  杜如晦放下炭笔,长叹一声道:“雪域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复杂、气候多变的地方,给我们作战的时间极少,而且第一军缺乏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,真到作战的时候,体力消耗一定很大,而敌军适应高原气候,兵力也占绝对优势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,天时、人和皆不在我方,唯一的优势就是占据了居高临下的地利之便,要是对方稳步推进,我军很难在短期内获得重大战果。”

  “杜尚书言之有理,气候确实是我军第一大敌。”薛万彻向杨侗拱手一礼,说道:“依末将之见,我军理应挑软柿子捏,若能将吐谷浑军队击溃,身为主人的吐谷浑必然崩溃,只要拉拢一些与吐蕃有仇的部落,吐蕃军粮草辎重必然不济。”

  杨侗说道:“从眼前来说,薛将军的战术确实不错,但朗日赞普要是对我军采取守势,将对峙之局拖到冬季,我们只能退兵,他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,吃下弱到极致的吐谷浑各部,从而壮大自身。来年再战的话,我们将会面对一个更强大的敌人。”

  薛万彻脸一红,有些惭愧地低下头,尴尬道:“末将目光短浅,险些坏了大事。”

  “你的思路并没错,只不过是不在其位,不谋其职罢了。”杨侗安慰道。

  “圣上,卑职有一个想法。”这时,刘仁轨起身道。

  “说说看。”

  “喏。”刘仁轨说道:“若能唆使象雄、大小勃律等国出兵,朗日赞普在腹背受敌之下,也只能撤军回援。”

  “你这办法是不错。”杨侗笑着说道:“但是大隋获得一场大胜之前,那些被吐蕃打怕了的国家更是响应,也顶多陈兵边境观望,绝不会深入吐蕃境内作战。朗日赞普应该也是算准了这一点,才举吐蕃之精兵来战。”

  “所以微臣建议圣上因势利导、避实就虚,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最薄弱的环节。这个薄弱环节即是王伏宝将军所在西部战场,只要将西部之敌击溃,我军进可派一支偏师直捣逻娑,各国见状,必然纷纷出兵痛打落水狗。”

  刘仁轨不慌不忙的说道:“而东部之敌虽众,但地势险峻,两山口乃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,我军只需坚守不出即可,而敌军久攻不下,且出现不小的损失以后,那么吐蕃、吐谷浑之间的矛盾必然爆发。一旦西部告破,朗日赞普只能回援、回防。届时我军主力以逸待劳,择机破敌。而吐谷浑这边,只需歼灭慕容孝隽一部分嫡系之军,各部便会起兵造反。”

  众人目光一亮,只要吐蕃军一走,吐谷浑基本没什么威胁可言。如今吐谷浑主力尽亡,这六万杂兵根本不是隋军的对手。

  “很好,就这么办。”杨侗拍板道。

  这时,薛万彻拱手一礼,讪讪道:“圣上,李世民也就那样了,要不我们也去吧。”

  杨侗想了一想,摇头道:“李世民绝非是安分守己的人,你不能走。分一万精兵给两山口的李世谟即可。”

  “末将遵命。”薛万彻大为沮丧。

  “别愁眉苦脸的!”杨侗笑道:“只要益州方面出现变故,朕会第一时间给你出兵机会。”

  “多谢圣上。”薛万彻大喜。

  杨侗微微点头,觉得益州内的暗子也该出击了。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